李章瑞满脸自信地介绍着自己现在的状态。
重庆港盛船务有限公司2020年开始和水富港合作,2023年通过水富港的货物达到了31800标箱,公司集装箱部部长肖静表示,公司将在2024年建立水富、重庆、武汉货运航线,力争达到4万标箱。2021年货物吞吐量为186.58万吨,集装箱9049标箱。
负责水富港经营管理的昭通高投水运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下属水富港航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涛表示,2024年在为各公司搞好服务的同时,将努力开拓长江沿岸市场,争取把长江下游的货物通过长江黄金水道运到水富港,再通过铁路运输到昆明和东南亚,实现水富港货物运输的上下游双向奔赴,降低运输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2023年,散杂货(货种以磷矿、砂石料、煅后焦等为主)吞吐量448万吨,集装箱(以鹅卵石、磷矿、煤炭为主)吞吐量45768标箱。2022年,水富港纳入交通运输部长江干线港口,并正式获批为国家第四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项目。水铁公联运,通江达海忙。2020年货物吞吐量为30.17万吨,集装箱1239标箱。
昭通日报记者:陈忠华 文/图校对:沈艳琼。港口建设和航运业务都创造了历史性成绩。目前,威信、镇雄已通高铁,渝昆高铁正在加紧建设,直飞北、上、广、深、杭等13条航线已开通,昭通独特的区位条件正快速转化为明显的旅游发展优势。
欢乐五一 嗨玩昭通话题排名新浪微博同城热搜第一,系列短视频累计播放5000万余次。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昭通段)建设,完成1258个文物点信息调查,策划上报储备项目12个,落实规划编制经费100万元。按照市场化、高端化、智慧化、国际化要求,指导小草坝、铜锣坝2个景区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指导云上马楠、马树湿地、大团岩3个景区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建设2个高品质酒店、1个半山酒店。端公戏《采木画梁》、昭通唱书《涤亲溺器》获云南省第三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传承奖(金奖)。
端公戏(傩戏)、四筒鼓舞被列入第五批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名录。召开全市文物工作会、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昭通段)建设专题会,进一步强化各级党委、政府文物保护工作,有力推动文物保护、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昭通段)建设各项工作。
2023年上半年,统筹启动了9个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公共图书文化服务网点建设,开展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昭通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云、贵、川三省接合部的乌蒙山腹地,是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的地带。据统计,全市文旅康养项目库项目83个,其中在建项目34个,完成投资23.99亿元。文物安全体系更加完善。
协调彝族六祖分支景区开通高清监测线路4条,并逐步推进新评定的4家高A级旅游景区开通视频流量监测线路。做强昭通文旅抖音号和公众号,借助昭通市级媒体宣传矩阵、省文旅厅宣传平台,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互动话题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宣传。昭通日报记者:莫 娟图片均来源于昭通日报社图视库。组织申报第二批省级革命文物51项。
提升品质 塑造昭通旅游新形象强基础,练好文旅宣传基本功。2022年,昭通市新增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个,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3条线路入选2022云南新业态旅游线路,评定丙级旅游民宿9家,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考评总分排名全省第2名,旅游高质量综合考评总分排名全省第4名。
翻开近年来昭通组织创作的文化艺术精品成绩单,可谓是硕果累累。用好省文旅厅提供的宣传平台,积极组织全市涉旅企业、旅游景区参加在上海、广东、浙江、四川、重庆等主要客源市场举办的国际知名的大型旅游营销活动,全力提升昭通形象。
乡村旅游逐步成为常态,旅游消费稳步提升。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旅游发展新要求,制作全市旅游导览图、宣传折页、宣传画册、《昭通印象》文旅形象宣传片、景区VR、手机彩铃,创作一批歌唱昭通的歌曲等,多渠道全方位宣传昭通文旅资源。昭通围绕打造面向滇川黔渝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发展定位,重点推进大山包精品旅游环线、昭通古城保护修复、扎西会议会址红色旅游、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昭通段)建设、沿金沙江高峡平湖旅游、高品质酒店建设、农文旅融合示范村建设、小草坝景区提升、铜锣坝景区、水富西部大峡谷创建5A级旅游景区十大文旅项目,通过点的突破,带动面的整体提升。文旅签约项目15个,协议引资61.25亿元。借助旅游大型专题展会促宣传营销。公共文化服务持续深入。
今年上半年,昭通市推动出台了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承办了全省红色旅游培训班。自秦开五尺道、汉筑南夷道,昭通就成为中原文化进入云南的重要通道,是我国南丝绸之路的要冲,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
近年来,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四位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十四五末将实现县县双高速。各个博物馆(纪念馆)累计接待参观群众178350人次、团队810个,提供讲解服务692次。
今年以来,昭通市对古城中的广东会馆、文庙、陕西会馆、李耀庭家庙、迟家大院进行保护维修,着力恢复昭阳八景,打造滇川黔省际中心城市文旅业态,提升旅游集散功能,引导昭通本地和周边区域老字号或特色老店集聚,强化购物、餐饮等服务,推动城市游憩商业区、旅游综合体建设,重点培育文化体验、生态旅游和避暑康养旅游等业态,带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在这里,文化和旅游的叠加效应凸显,昭通正乘着文旅融合发展的东风,绽放满园芬芳,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云中苗寨、云中乐谷、范家坝塘、红苹果度假区、多巴胺县城盐津等地成为省内外游客新晋打卡点。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有序推进。今年1—6月,全市累计开展送文化百千万工程惠民演出3566场、各类公益性演出100余场、濒危剧种(端公戏)免费演出104场,惠及群众159万余人次。今年上半年,组织开展了千号联动自媒体推广、欢乐五一 嗨玩昭通、昭通暑夏清凉游等系列宣传活动,并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开展线上直播,推动昭通文化旅游走上云端、进入指尖。
启动镇雄县雄府酒店建设、昭通宾馆改扩建提升项目,推进高品质酒店建设。下一步,昭通市将着力推进大山包国家景区建设,做好世界级景区规划,推动昭通古城保护项目建设,加快千顷池农耕文化公园、洒渔河流域农文旅融合示范点等重点项目规划建设,为进一步创建A级旅游景区奠定基础。
开展巡查检查并整改安全隐患265处,为市级以上文保单位配备灭火器材,实施场坝红二、红六军团乌蒙回旋战指挥部旧址等20余处文物修缮和抢险加固工程,开展朱提故城遗址、梁堆墓考古发掘,推进三大电站库区文物复建,对昭通中心城市40块建设规划用地进行文物前置审查,将1043处文物坐标点、109处文物两线纳入市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有效开展。
编制《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昭通段)建设保护规划》,规划项目38个,现已开工建设18个,共计整合资金4.6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1亿元。全市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共开展群众文化演出活动1200余场、举办各类培训班220次、举办各类展览43个、组织各类公益讲座160次,服务观众112万人次。
项目引领 产业化推进添动力文化旅游产业要实现大发展,离不开一个个项目的支撑。实施苗剧、花灯戏复苏行动,新增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18项,入选全省非遗伴手礼11件,扶持设立6个小精特传习馆所。从城到乡、由点及面,处处有看点、时时有玩头……近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人文资源,昭通深入挖掘旅游资源,让远方的客人慢下来、留下来、住下来,各种品牌活动好戏连台,文旅融合风生水起1月16日下午,市委书记苏永忠一行到昭阳区永丰镇三甲社区基层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开展调研,并指导三甲社区第四党支部主题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
抓好党的建设,不断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抓好人居环境提升,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苏永忠强调,基层党员干部要拿出拼劲、闯劲、干劲,带头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把各级党委安排的各项工作落实好,把社区的各项事业发展好,把群众关心的各种问题解决好,真正促一方发展、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树一方正气。抓好一老一小工作,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要始终重实践、促发展、守底线,抓好脱贫成果巩固,促进群众持续增收。要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理论武装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党性修养、促进群众增收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成效。